邊坡綠化植草工藝大全
2014/9/2 10:00:34邊坡開挖工程因其情況比較復雜,綠化植草施工要同時考慮各方面因素,這些因素涉及工程力學、植物學、土壤學、肥料學、園藝學、環境生態學等多個學科領域,隨著人們環保意識的增強,該領域將取得長足的進步。在公路、鐵路、礦山、水利等工程建設中,經常伴有大量的開挖土石方,而這些土石方開挖破壞了原有植被,造成大量的裸露邊坡,導致嚴重的水土流失和生態環境失衡。這些工程所形成的邊坡靠自然界自身的力量恢復生態平衡往往需要較長的時間,甚至基本無法恢復。因而需要采取工程措施,對邊坡進行工程防護與生態綠化處理,以防止邊坡破壞、水土流失,并涵養水源、凈化空氣、美化環境,是減少生態災害,保護環境的需要。邊坡綠化要因地制宜,根據當地的自然地理環境(地形、土質、氣候條件等),并結合本地區草木的生長情況以及邊坡的坡度、坡面的巖石性質等情況確定邊坡綠化的施工工藝。下面是邊坡綠化常用的幾種施工工藝及其操作步驟。
一、客土吹附工藝
在坡面較陡巖面或巖土面上利用噴播設備將經過一定比例混合的客土噴射到掛有鐵絲網的坡面上的一種邊坡綠化工藝。其注意點有:
1、掛網:選用網孔為4×100px或5×125px的鍍PVC或鍍鋅菱形鐵絲網鋪設坡面,長度根據需要裁剪,坡頂延伸不低于1250px,開溝并用樁釘固定后回填或埋入截水溝中。坡頂固定后自上而下鋪設。左右兩片網之間搭接寬度不小于250px。釘網:針對石坡面情況采用“L”形Φ6~8或其它型號的鋼錨釘或竹錨釘,錨釘長度根據實際情況分別采用150~400mm。
2、客土吹附:將過篩腐殖土、草纖維、泥炭土、緩釋營養肥、粘合劑、保水劑、水等混合材料用噴播機充分攪拌,然后通過噴播機將材料及種子送至坡面,噴附到預先固定在坡體上的鐵絲網上。
工序流程:坡面處理→鋪網、釘網→覆土、噴射客土及種子→養護
二、 液力噴播工藝
在坡度達到小于一般土壤穩定坡角,且本身具植物生長的土壤,具備了人工回填土后液力噴播完成植被建植和恢復的條件時可采用液力噴播工藝。液力噴播工藝是將經過催芽處理后的種子加入過篩的腐殖土、草纖維、粘合劑、保水劑、緩釋復合肥等攪拌均勻后,均勻噴射到邊坡表面上,噴射厚度2~75px。
工序流程:坡面修整→覆土或客土吹附→液力噴播→養護
三、 噴砼(綠色)工藝
坡度較陡,且穩定性較好的坡面采用此工藝。
1、噴砼(綠色)施工工序:制作安裝坡面錨釘及泄水孔→掛網(加強筋連接)→噴砼(綠色)→砼養護→拆除腳手架。
四 、噴混植生工藝
1、施工工序:坡面處理→鋪網釘網→噴混植生→回填種植土→養護
首先噴射不含種子的混合料,噴射厚度6~200px,待第一次噴射的混合土達到一定強度后,緊接著第二次噴射經過催芽處理后的種子加入過篩后的泥炭土、腐殖土、粘結劑、纖維、緩釋復合肥、保水劑攪拌均勻后的混合材料。
五、 植生袋法
利用邊坡巖面本身的凹陷處,在凹陷處下部采用植生袋圍堰,圍堰內填土,種植灌木為主,植生袋內裝入按一定比例配制的耕植土、有機基質、保水劑、肥料。或在坡面外側直接用植生袋梯形疊砌,形成一層植生袋面層,通過該植生袋內種子的生長來綠化邊坡。
工序流程:植生袋灌注→植生袋堆砌→植生袋加固→養護
六、 種植槽工藝
在陡峭的巖質邊坡面上利用工程錨桿固定和鋼筋混凝土梁板形成種植槽,在槽內的種植土上種植喬灌木及爬藤類植物的一種邊坡綠化工藝。
工序流程:搭設腳手架→錨桿成孔、制作→鋼筋混凝土梁板槽澆筑→槽內裝填種植土→種植喬灌木及爬藤類植物綠化→養護
七、 魚鱗坑開挖工藝
在條件許可的邊坡通過風鎬或小爆破來開挖適當的魚鱗坑,在坑內填土,種植喬灌木及爬藤類植物;魚鱗坑開挖一般要求:坑0.5×0.5m,坑深0.5m,間距2m,交叉開挖呈梅花狀。
工序流程:風鎬或小爆破成坑→槽內裝填種植土→種植喬灌木及爬藤類植物綠化→養護
由于采石場開采立面普遍存在立面高、坡度陡、無土層、容易淋溶、植物生長環境惡劣等問題,石壁立面的綠化一直是采石場生態環境建設的重點和國際性難題。采石場復綠采用種植槽填土苗木移栽技術,在石壁上沿著等高線安裝種植構筑槽板,在板槽內填入營養土,移栽適宜當地氣候環境的灌木和藤本袋苗,并輔以草本種子的撒播,通過肥水養護形成穩定的灌、藤、草植被生態,使滿目工程創傷的廢棄石場景觀得到徹底改觀。
現澆種植槽的工藝如下:沿水平方向按一定密度錨入錨桿,錨桿與水平方向成45o的角度,并加橫筋,形成種植槽的鋼筋框架。在鋼筋框架下墊一塊模板,制作現澆種植槽,要求種植槽與巖面完全密封。將營養土填入槽內,按一定株距栽種選定的苗木并在表層撒種。按上下間距每隔2-2.5m拉一條水平線,每隔1000px用?16鉆頭與坡面成45°鉆孔,孔深為750px。在鉆孔內錨固?14螺紋鋼材(作為主筋),外露40 cm,并用1:2水泥砂漿進行錨固。然后,用?6光圓鋼材加橫筋(作為分布筋),用鐵絲扎牢。用C20混凝土現澆種植槽(見圖1—B),種植槽的規格為寬450mm×厚50mm,質量要求橫直平豎。
種植槽填土苗木移栽實際上是植物固坡的一種方法,植物固坡是一種古老的方法,但是,把植物固坡作為一種工程技術方法進行系統的研究則是近10多年的事情。與國外相比,國內在這方面的研究起步較晚,近幾年才對植物固坡研究逐漸重視起來,其應用前景非常廣闊。
種植槽石壁生態復綠的優點主要表現為不僅能綠化石場,而且能改變石場小氣候,如降低巖壁的溫度、減少空氣中CO2含量、增加空氣中O2含量等,從而達到改善石場生態環境的目的。
盡管種植槽應用后能達到控制水土流失和恢復綠色生態的目的,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現在植被恢復的潛在破壞因素。采石場邊坡有不同程度的崩塌、危巖與淺層滑坡等潛在現象,當植被生長到一定程度時,其根系或地上部植株均可能使現有的狀態發改變而產生失穩。隨著植物的生長,其根系的穿插對板槽與巖壁的穩定性有一定的破壞作用。植被群體可能增加坡體的承重壓力,尤其在臺風和暴雨季節,會使坡體穩定性的安全隱患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