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负彩310预测分析/森林狼23号/360直播nba直播吧/各国足球联赛

13691691911

高速公路邊坡綠化工程

2014/9/2 10:02:20

邊坡是高速公路破壞最嚴重的地方,由于有些邊坡較陡,雨水的沖刷會造成邊坡水土的大量流失。

因此,邊坡綠化其首要功能是生態(tài)防護,保護路基,穩(wěn)定邊坡,恢復邊坡的自然生態(tài)。公路邊坡防護大體上可分為兩類,即工程防護和植物防護。

工程防護多為鋼筋、水泥組成的剛性防護;植物防護則為柔性防護,工程防護是植被防護的基礎,兩類防護形式是相互支持相互滲透的,只有將兩者有機結合,才能起到永久防護、美觀耐用的目的,而且能大幅降低工程造價。


高速公路邊坡綠化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迅速增長,高速公路已成為國民經濟以及現代生活的重要交通樞紐。2006年末我國高速公路總里程已達到4.53萬km,2010年將達到6.5萬km。高速公路綠化是國土綠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公路建設中不可缺少的主要內容。

公路綠化的首要任務是提高公路的服務功能,綠化要達到穩(wěn)定路基、保護路面、誘導交通、保障行車安全、減輕噪音、保護環(huán)境與自然相協調等目的,同時有利于行車安全,為司乘人員誘導視線、減輕眼睛疲勞,從而減少交通事故的發(fā)生。   

1 邊坡綠化布置原則  

 邊坡植物防護的主要目的是固土護坡、防止沖刷,兼有美化環(huán)境的功能。一般應選擇干旱、瘠薄、根系發(fā)達、覆蓋度好、易于成活、便于管理、同時兼顧景觀效果的草本或木本植物。邊坡以種植草本地被為主,根據不同地段的實際情況,采用叢植、列植等綠化模式,盡量做到喬、灌、花、草搭配,形成不同景觀的植物群落。   

邊坡生態(tài)防護植物配置技術原則是采用以水土保持為主,兼具生態(tài)景觀效果邊坡防護要考慮對整個植被進行逐步恢復,應以林草植物為主進行生態(tài)模式配置,有利于固土護坡,防止水土流失,改善高速公路邊坡景觀和行車效果,有利行車安全。

以適應生態(tài)學理論為依據,尊重自然、正視自然、保護自然、恢復自然,兼顧生態(tài)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以達到四季常綠并可體現有當地特色的景觀效果;同時在選擇植物種類時要堅持生物多樣性,多科屬結合,喬、灌、草結合,營建喬、灌、草結合的多樹種、多結構、多功能的復層生態(tài)景觀群落,有效增加綠量和綠葉面積,挖掘單位面積上的潛在生態(tài)力,提高葉面積指數,整個綠化沿線注意立體空間上的線條變化和節(jié)奏感。

但應在考慮氣候、土壤、立地類型的基礎上,優(yōu)先選擇耐干旱、耐瘠薄、抗污染、觀賞性強的樹種及草坪地被植物,既能適應當地土地條件,又能滿足公路綠化的要求,達到功能、藝術、科學的統(tǒng)一。在路塹邊坡(上邊坡)應考慮采用不同草種或草灌混栽技術,一年生草本(或越年生)與多年生草本搭配,再混栽一定比例的灌木或小型喬木。起初一年生草本迅速生長,固土護坡、防止沖刷效果明顯。以后多年生草本和灌木或小型喬木成為優(yōu)勢種,固土護坡及景觀功能進一步加強。路堤邊坡(下邊坡)宜選用多年生、耐寒、耐旱、耐瘠薄、生長勢健壯、再生能力強的草種。   

2 邊坡綠化植物選擇   

邊坡綠化主要目的是防止流水沖刷、風蝕、保護路基、降低噪音、吸收有害氣體、創(chuàng)造優(yōu)美的行車環(huán)境。路堤邊坡的綠化,由于土質和保水性能很差,應盡量不破壞自然地形地貌和植被,采用抗逆性強、根系發(fā)達、易于成活、便于管理、兼顧景觀效果的多年生草本或木本植物。   

目前用于護坡的主要植物材料有紫穗槐、美國地錦、荊條、沙地柏、檸條、檉柳、垂葉榕等喬木種,長春藤、藤本月季、爬墻虎、紫藤、扶芳藤等藤本植物;杜鵑等灌木種;天堂草、狗牙根、假儉、錦雞兒、金鐘、小冠花等多年生草本植物。   

3 邊坡綠化植物養(yǎng)護   

公路邊坡的植物定居后,在其群落結構中,仍是以草本植物為主,灌木屬于從屬的位置,因為草本植物早期生長速度非常快,而且耐貧瘠,這樣可以盡快恢復邊坡的植被覆蓋,控制土壤流失,美化路容。

但是這樣的植物群落結構非常的不穩(wěn)定,如果措施跟不上,草本植物過度發(fā)育,群落中的灌木很快就會因為營養(yǎng)、陽光、水分和其他資源不足而被草本植物“吃掉”,另一方面一旦草本植物把土壤中的營養(yǎng)捎耗到一定程度,很可能出現大面積的衰退,并且重新回到裸地的狀態(tài)。

這種現象已經在以往的高速公路植被恢復建設中已經是屢見不鮮。未雨綢繆,制定合理養(yǎng)護管理措施,促進植物群落向目標群落轉化,是公路邊坡綠化的重要內容,主要養(yǎng)護措施包括肥水管理措施、補栽措施、其他輔助管理措施等。   

1 )、肥水管理措施   

制定肥水管理計劃,在施肥這個環(huán)節(jié),針對植物群落的不同發(fā)育時期,采用不同的肥料配比,抑制草本的生長,促進木本植物的發(fā)育,從而達到逐步以木本植物為主的植物群落;水分是植被能否存活的另一個重要的原因,植物在不同的生長發(fā)育時期對水的需求量有很大差異,不同植物對水分的需求量也不同,通過對水的管理可以實現對群落演替方向的調控。

其中包括噴水養(yǎng)護和追施肥料等措施。噴水養(yǎng)護分前、中、后期水分管理,前期噴灌水養(yǎng)護為60天,中期靠自然雨水養(yǎng)護,若遇干旱,每月噴水2~3次;后期養(yǎng)護每月噴水2次;追施肥料,為滿足草本植物氮磷鉀等營養(yǎng)需求,維持草苗正常生長,須在苗高8~250px時進行第一次追肥,追肥分春肥(3~4月)和冬肥(10~11月)兩次,另外,還可依據實際情況進行葉面追肥,如用0.1%的磷酸二氫鉀或0.3%的尿素液噴施。   

2 )、補栽措施  

 培育穩(wěn)定邊坡植物群落,由于公路的養(yǎng)護資金非常有限,培養(yǎng)穩(wěn)定的群落,充分發(fā)揮自然力在其中所起的作用,逐步減少養(yǎng)護費用。

其中一個主要的措施是增加群落中的多樣性。一個群落中如有多個物種,而且各物種的數量較均勻,則該群落具有高的多樣性;如果一個群落中物種少,而且各物種的數量不均勻,則該群落的多樣性較低。一般認為群落的結構越復雜,多樣性越高;群落也越為穩(wěn)定;并把群落多樣性作為其穩(wěn)定性的一個重要尺度,在植被建植的早期由于惡劣的立地環(huán)境,僅有少量植物可以在邊坡上定居,群落的多樣性指數很低,其穩(wěn)定性和恢復力都很弱,需要大量的人工輔助措施才能確保群落不退化,在后期隨著小氣候條件、土壤條件和其他條件的完善,需要在未來群落的不同發(fā)展時期,適當加入一些本地的其他植物,提高群落多樣性和群落的穩(wěn)定性。   

3 )、其他輔助管理措施   

其他輔助管理措施,如修剪、間苗、疏枝以及采用化學藥劑等多種措施控制邊坡群落的演替方向。

包括防治病蟲害和防除雜草等措施,防治病蟲害是出苗后隨時觀察有無病蟲為害,不同草本植物所發(fā)生的病害和蟲害是不一樣的,一經發(fā)現,需及時噴灑針對性農藥。防病害可用59%多菌靈可濕性粉劑1 000倍液,甲基托布津800~1 000倍液等;防蟲害一般可用敵百蟲800倍液、氧化樂果、三氯殺螨醇1 000~1 500倍液等高效低毒農藥;防除雜草,雜草主要與主栽草類爭光、爭水、爭肥,且有礙草坪景觀,防治方法為播種前土壤使用草甘膦、卡可基酸除滅,草苗播出前使用地散靈、惡靈草、環(huán)已隆等滅除雜草種子發(fā)芽,雜草生長已高出主草叢,可采取人工拔除。   

4 邊坡植被恢復   

公路在建設過程中,盡管采取多種避讓措施,特別在靠近山地的區(qū)域,但還是不可避免地破壞了相當大面積的天然植被和人工植被,使之成為裸露的坡面;另外公路建設中產生了大量的坡面也從另一個方面增加了裸地的面積,選擇適宜的手段,恢復邊坡的植被覆蓋,減少土壤侵蝕,鞏固路基,是公路景觀中一個不可或缺的重要環(huán)節(jié),邊坡在路域可綠化的面積中所占的比例最大,最適宜創(chuàng)造一個具有地帶性特點的植物群落。

應用植被恢復的理論體系建立公路邊坡綠化植被恢復體系,力圖建立一個利用當地物種資源,撒播與管理,逐步恢復的公路邊坡植被恢復理論體系,并加強相關步驟的推廣試驗研究,其恢復理論目前國內還沒有成熟,有待研究。


返回

分享到: